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電子書

電子書在閱讀領域中已具有相當的地位,且必為未來趨勢。未來的閱讀不再需要帶著厚厚的一本書,只要薄薄的電子書,即可以抵過幾十萬本的書。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我的好朋友因為課程的關係,學校正在有一個電子書的計畫,就是發電子書給他們試用一學期!那個電子書相當實用,實際上操作時我覺得像是在用觸控電腦。這將是未來的出版型式,紙張已逐漸被取代。

相關新聞:
=======================================================
Sony
聯手Google 合攻電子書

自從2004年起,Google已將各主要大學與研究機構圖書館近700萬本書籍,逐一掃瞄進電腦製成電子檔。但受限於智慧財產權,Google目前只能將版權已經到期的50多萬本書內容,開放給Sony的電子書閱讀器使用。
Sony的電子書閱讀器用戶,未來將可閱讀到1923年以前出版的經典名著,包括馬克吐溫的「亞瑟王宮廷中的美國人」(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蕭邦(Kate Chopin)的「覺醒」(Awakening),以及市面上不容易找到的「珍‧奧斯汀的信」(The Letters of Jane Austen)。
Sony電子數位閱讀事業部總監哈伯(Steve Haber)表示:「我們近來全心致力於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並且以最簡便的方式提供最多的內容,而我們這次與Google合作,就是朝這個方向邁進。」
Sony希望此次與Google的合作,除能擴大自家閱讀器的電子書庫規模,還能挫挫近來鋒頭很健的亞馬遜Kindle閱讀器的銳氣。
目前亞馬遜Kindle閱讀器的電子書庫有25萬冊書,但該公司強調,大多是讀者最感興趣的書,包括最新發行的書籍與暢銷書。
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Jeffrey P. Bezos)認為,Sony的閱讀器這次取得Google提供的書單,都是版權已經到期的舊書,原本就很容易取得,因此不具太大吸引力。
亞馬遜與Sony是爭食新興電子書市場的兩大重量級廠商。這兩家公司都希望自家的閱讀器能像音樂市場的蘋果iPod一樣,販售硬體與提供數位內容,左右逢源。
Sony表示,迄今已售出超過40萬台的閱讀器(售價約300350美元)。亞馬遜雖未曾公布Kindle閱讀器(售價359美元)的實際銷售量,但花旗集團估計,亞馬遜去年賣出50萬台,而巴克萊銀行(Barclays)也預估,在2012年前Kindle閱讀器每年將為亞馬遜帶進37億美元的營收。
電子墨水:(from wiki
電子墨水E Ink﹚指電子墨水公司﹙E Ink Corporation[1]製造的電子紙1997年,建基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研究,電子墨水公司成立。
電子墨水,屬專利材料,在膠卷結合電子顯示器,尤其用於電子書,如Sony Reader iLiad Cybook Gen3Amazon KindleLogic eReader ,和Polymer VisionReadius 裝置。
電子墨水具超低耗電量特點。Motorola F3是首部配備電子墨水技術螢幕的流動電話,另外,Samsung Alias 2,顯示按鍵的改變也運用了該技術。北美洲版本的 Esquire,是首份使用電子墨水封面的雜誌。
根據製造商的描述,「電子墨水的主要成份,是數以百萬計的細小微膠囊 ﹙microcapsules﹚,這些微膠囊約為人類頭髮直徑大小。一次化身﹙incarnation﹚,每個微膠囊包含帶正電荷的白粒子和帶負電荷的黑粒子,黑粒子、白粒子都在清晰液體懸浮。設置負極電場時,白粒子向微膠囊頂部移動,讀者可見白粒子,此處表面看來白。同時,相反電場把黑粒子拉到微膠囊底部,黑粒子隱藏。這過程倒轉過來,黑粒子在膠囊頂部出現,該處看來黑。」[2]
200961,電子墨水公司宣佈,同意由其主要商務夥伴元太科技Prime View International﹚購買,數值達2.15億美元。[3] [4]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網際網路與組織內部網路

上班族2010年新產業,網路業還值得投入嗎?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ranet and Internet Design:
網路化國民教育多媒體線上學園之規劃 (Construct a Network-Based Lear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Teachers on the Internet and Intranet) :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近年來個人電腦快速的普及以及Internet使用率急速的成長,加速了資訊新世代的來臨。面對資訊化社會的種種挑戰,教育是重要的關鍵。教育在個人與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藉由教育可以提昇國家的競爭力,加強社會的人文關懷,因應地球村所帶來的國際化挑戰,亦為促進個人成長的不二法門。(教育部,民87P. 7)
 Internet(網際網路)由於採用開放式系統(Open-structure),只要是合乎Internet的標準協定要求(TCP/IPHTTPSMTP)的電腦系統,都可透過電腦網路或數據機與它連結在一起。Internet已經形成全世界最大的電腦系統與資源,因此如何運用其豐富的資源與開放式的特性,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企業界與教育界重要的工作目標。
Intranet企業內(或校園內)網路則是應用Internet的技術,將企業內的電腦系統與資源透過網路連接在一起。對使用者而言,其應用和操作方式與Internet幾乎是相同的。因此,InternetIntranet兩者最大的不同是,Intranet使用對象僅限於該企業內的成員或獲得授權的人員,是屬於非開放式的系統,只有取得授權的人方能使用相關的資源.Greer (1998, P. 17)曾指出,各個企業組織會定義其Intranet的服務型式,但Intranet主要在於提供快速出版(Quick publishing)、資訊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知識工作(Knowledge-working)與遠距教學(Distance learning)等四大類機會,每類機會都會提昇組織內每位成員的生產力與活動力及彼此的互動性。
Extranet(企業間網路)是繼InternetIntranet產生的新應用概念與模式,它仍然引用Internet的技術在Intranet的平台內與其他單位的Intranet企業網路之間作連接,使用對象是互相授權的企業間成員。依照各自擁有的權限,透過Internet分享彼此提供的資源。

From: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9CC/data/A03D08G05B11D11B14Q1/200011205238/網路化國民教育多媒體線上學園之規劃.htm